你的位置:杭州股票10倍配资_在线炒股配资开户_炒股配资杠杆官网 > 在线炒股配资开户 >
- 报告摘要 -炒股配资理财
SUMMARY
➤ 威科夫技术分析发源于1931年,核心思想是基于主力资金的吸筹与派发行为判断市场方向。
威科夫是技术分析的经典理论之一,本质上为股票供求相对强度与意愿分析,底层逻辑具有跨时代的普适性。本报告从威科夫理论中提炼核心思想,并进行量化技术分析系统搭建与回测。威科夫方法相比其他技术分析流派的最大特点在于:逐根K线的连续分析。其好处在于:发挥条件概率的作用,使得形态的有效性随着形态位的增加获得大幅的提高;同时逐根K线都有信号从而大大增加了统计的样本量,更易获得显著的统计结果。➤ 威科夫技术分析主要分为吸筹模型与派发模型,其都具有五个阶段。这些阶段分别描述了如何确认吸筹/派发的开始,如何识别主力吸筹完毕测试浮筹的动作,如何确认吸筹/派发的结束从而进入趋势。这里的主力并非特定账户,而是指具有一致行动意愿的大体量资金。其有两个特征:1、目标是计划性的交易获利;2、一定会在市场量价表现上留下痕迹。这是威科夫技术分析的核心假设。在识别这些阶段时,主要需要趋势线、水平线等辅助线以及20多种特定形态作为判断工具。➤ 为了克服威科夫分析的主观与唯心,我们创新的采用技术指标的概率云表达进行体系的量化。
通过MACD柱辅助定义波段以及趋势盘整,我们确定了走势背景,并且量化的在趋势市中定义了趋势线,在盘整市中定义了水平线。同时我们采用“似然度”量化各事件形态,使得每根K线的形态识别为一种“叠加态”,解决了形态识别的主观性和模糊性问题。每根K线的最可能事件形态通过“概率坍缩”确定,非关键K线被剔除,最终形成事件形态时序关系向量,其描述了当下K线之前发生的主力行为顺序。➤ 威科夫事件形态时序关系向量可映射为技术打分,在A股的个股中期择时上具有较好的效果。数值映射方法将每个事件形态映射为主观分数,通过指数加权方式计算综合得分WSO,2010-2024年6月作为纯样本外数据集的费后年化收益率为16.78%。规律统计方法统计不同事件形态序列下的市场未来走势特征,找到显著的形态时序关系,再进行分数的映射得到WSS,相比WSO收益和回撤都有所提高,2010年-2024年6月可以获得25.04%的费后年化收益率。不论是WSO还是WSS,个股年均择时次数在6-9次之间,整体属于低频的中期择时工具。01
威科夫技术分析简介
CHAPTER
1.1 威科夫技术分析的基本原则理查德·威科夫(Richard Wyckoff)在1931年出版了《擒庄秘籍》(The Richard Wyckoff Method of Trading and Investing in Stocks: A Course of Institution in Stock Market Science and Technique)。著作阐述了主力资金运作视角下的股票量价运行逻辑,是技术分析的经典理论之一。
图片
威科夫的核心思想是基于主力资金的吸筹与派发行为判断市场方向。主力资金具有占优的资金量与信息优势,其在市场中获取收益靠在较低价格水平的吸筹(Accumulation)和市场上涨之后在较高价格水平派发(Distribution)。本质上为股票供求相对强度与意愿分析,底层逻辑具有跨时代的普适性,但是其理论提出时间较早,电子行情分析软件在当时还未出现,使用的工具同样主要靠手绘(竹线图、点数图、波线图),绘制和分析过程细碎繁复并且主观性较强,当下环境直接机械套用或较难。
本报告将从威科夫理论中提炼核心思想,并进行量化技术分析系统搭建与回测。威科夫理论中的供求关系原则、因果关系原则、努力与结果原则、右进左出原则具有跨时代的普适性,虽然当下环境所谓的主力资金或许不再是特定的账户,但是仍可以理解为:具有一致行动意愿的大体量资金(CM,Composite Man)。其有两个核心特征:1、目标是计划性的交易获利;2、一定会在市场量价表现上留下痕迹。威科夫技术分析基于这些假设理解进行逐根K线的主力识别与主力跟随,整体逻辑经过近100年的持续锤炼和完善已较为自洽。我们可以量化的重构威科夫技术分析理论,以适用当下的市场分析。
供求关系原则:威科夫认为理解股票的供需平衡关系是预测未来市场走势的关键因素。股票的涨跌本质是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市场的各种技术特征中只有一部分讨论的是真正的供求关系,关注这些特征的目的是识别出吸筹和派发阶段,而非利用技术形态本身进行交易。
因果关系原则:因果关系研究的目的是判断趋势的反转,从而风险尽可能的低的介入趋势。“因”是指趋势出现之前的准备过程,“果”是指趋势的形成,所谓“横有多长,竖有多高”。只有出现了准备过程,才讨论市场反转的可能,会使得判断的胜率上升,避免被短期自然反弹/回落误导。
努力与结果原则:努力就是指成交量,结果就是价格的上涨或下跌幅度。如果努力没有产生相应的结果,比如放量滞涨或者放量滞跌,这说明了市场对向暗藏着极大的阻力,放量滞涨下主力资金可能已经开始派发,放量滞跌下主力资金可能已经开始吸筹,都预示着趋势的停止或反转。
右进左出原则:这是威科夫理论中的风控原则,威科夫理论并非仅是做多的框架,包含了做多与做空的判断,由于做多结束后未必紧跟着做空,做多的结束(多平)可以偏左手侧,而后续的做空(空开)可等到二次测试或者更多的迹象确认后也就是右手侧,反之同样适用。
威科夫理论的内容较多,本报告仅先讨论阶段与事件的识别,关注吸筹与派发的量化识别。威科夫理论核心采用K线图、点数图、波线图三类工具,K线图用于识别阶段与事件,点数图用于对“因”的计数从而估算目标价位,波线图后续被David Weis进一步发展成了维斯波,可辅助多空力量判断。从实施步骤来说威科夫理论涉及五步,本报告将先仅讨论第一步:识别市场现状以判断方向。
图片
1.2 威科夫吸筹与派发一般过程
威科夫技术分析主要目的为识别“主力”吸筹与派发行为的开始与结束。吸筹开始意味着股票中的主力已判断价格足够便宜,市场短期内将有主力买盘的托举,下跌暂时中止;吸筹结束意味着主力已获取到足够的筹码,并且在当下价格区间继续吸筹的难度上升,价格将往更高的地方运行;派发开始意味着股票中的主力开始大量供应,市场上涨趋势中止;派发结束意味着主力已经将大多数持仓抛售完毕,大量其他投资者在高价位接过了筹码,需求也被大量的耗尽,市场做多力量微薄,下跌趋势随时可能开启。
1.2.1 吸筹的一般过程
标准的吸筹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其量价行为(事件)各有特征:
图片
阶段A:阶段A标志着前期向下趋势的停止。在阶段A,卖盘主导市场,同时卖盘也会耗尽枯竭。到了最初支撑区和卖出密集区卖盘就快枯竭了,此时振幅大,成交量大,主力在底部开始收集恐慌大众的筹码。一旦卖压减轻,市场就会在密集卖出之后开始自动反弹。如果价格再次临近卖出密集区价位或稍上的价位,卖盘、振幅和成交量都减少了,这就是成功的二次测试。如果二次测试低于卖出密集区的价位,股价可能会有新低,或盘整时间延长。卖出密集区的最低点、第二次成功测试点和自动反弹的最高点决定了横盘振荡的市场范围。可以在这个范围上下边界画水平线以便于观察市场行为。
有时候下跌可能没有那么剧烈,在阶段A振幅和成交量可能不会突然放大。一般来讲,更希望看到PS(初次支撑)、SC(恐慌抛售)、AR(自动反弹)和ST(二次测试),因为这些更表明了有大机构主力正在吸纳筹码。
横盘振荡的市场可以再次收集筹码(指上涨过程中的横盘振荡),但在这个区间不会看见阶段A显示的主要支撑点、卖出密集区和二次测试。相反,此类阶段A看起来更像是威科夫派发中的阶段A。阶段B到阶段E的表现和底部收集筹码时的表现差不多,只是时间较短,幅度较小。
阶段B:阶段B的作用是为后面的行情做准备,属于因果原则中的因。在阶段B,主力机构低价建仓,屯筹待涨。机构建仓时间可能会很长,包括低价吸筹,高位时做空试探市场动力。价格在支撑线和阻力线之间波动,通常在阶段B会有多个测试当然也包括洗盘。总之,大机构在阶段B吸筹,尽量扫清浮筹。机构的买卖行为造成了交易区间内价格的上下震荡。在阶段B的早期,价格的波动范围很大,成交量也很大。随着专业交易者吸纳浮筹,区间内下行波段的成交量会降低。当卖盘衰竭的时候,就表示要进入阶段C了。
阶段C: 主力在阶段C会对卖盘有测试,与其他投资者进行互动。主力在测试的过程中就能明白市场是否准备好了上涨。市场要么突破横盘振荡的区间开始上涨,要么向下洗盘,先打破支撑线,然后再开始上涨。洗盘是指价格跌到了横盘振荡的市场的支撑线以下,然后又快速回到了横盘振荡的市场。因为跌到支撑线之下意味着下跌趋势又开始了,所以(跌破支撑却又返回)这是一种空头陷阱。但实际上这次下跌终结了下跌趋势,把最后的卖家或空头给套住了。通过这次下跌创造的最低点和成交量可以判断出卖盘的力量大小。像SPRING(弹簧效应)或TSO(震仓)这样的成功测试,代表着高成功率的交易机会。弹簧效应(或对震仓的低成交量测试)预示股票已经准备拉升,所以这是初步建仓的好时机。当然对卖盘的测试不一定会有洗盘,也可能会发生在支撑线的上方。这种情况下,认出阶段C会有一些困难。
阶段D:如果说前面的分析都是对的,接下来需求就会成为市场的主趋势。价格上涨时放量,振幅变大(SOS),回调时LPS(最后支撑)缩量且振幅变小,这个模式表明市场中需求大于供应。在阶段D,股价至少会上涨到调整区间的上沿,LPS是买入或加仓的好机会。
阶段E:在阶段E,股价已经离开了横盘振荡的市场,需求控制了市场。回调都是短暂的、不明显的。在阶段E也有可能在新高位置形成新的调整区间,在此区间有人获利了结也有机构再次吸筹。这种区间被称为“脚踏石”预示着股价还会有新高。
1.2.2 派发阶段一般过程标准的派发过程同样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其量价行为(事件)特征如下:
图片
阶段A:在派发区间,阶段A标志着上升趋势的停止。在此之前,需求一直主导市场。在这个阶段,PSY(初始供应)和BC(抢购高潮)首次预示着供应开始进入市场。紧接着这两个事件发生的,经常是AR(自然回落)和对抢购高潮的ST(二次测试)。大多数情况下自然回落和二次测试的成交量显著减低。然而,上升趋势也可以在没有高潮行为的情况下终结。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呈现需求耗尽的特征,突破缩短(SOT)和成交量减少,上升的幅度也比巨量供应出现前减少。
当下跌趋势中,会暂时出现下跌停止。这时就会形成一个再次派发筹码的区间。其中的阶段A与吸筹区间相像(比如,卖盘密集区出现的价格和成交量)。然而,对于再派发区间的阶段B到阶段E,则可用分析顶端派发区间的方法来分析。
阶段B: 此阶段的功能是为新的下降趋势做准备。在此期间,机构和主力开始清仓,并建立空头,准备接踵而来的市场下跌。派发区间的阶段B特征与吸筹区间的阶段B相似,区别是主力的目标是在区间内派发,并尽可能地消耗残余的做多力量。在此过程中可以看出供需平衡已经向供应方面倾斜。例如,熊市初显经常伴随着在下降过程中价差扩大和成交量显著增加。
阶段C: 在派发中,阶段C可能以上冲回落或派发后上冲回落形式出现。前文提到,UT(上冲回落)与SPRING(弹簧效应)相反。上冲回落是指价格涨到交易区间顶部的阻力区之上,然后迅速回到并收市于交易区间内的现象;它是对剩余需求的测试,也是“牛市”陷阱。它看似牛市继续,但事实上却是旨在让做突破的多头犯错。UTAD(派发后上冲回落)使主力在市场趋势上误导散户,并在突破后下跌前,在高价位上将股票卖给散户。另外,派发后上冲回落可以逼迫(早期)做空者在高价位补仓,收买主力的高价筹码
激进的交易者可能希望在UTAD后做空。此时做空的风险/回报系数甚为有利。然而庄家反复使用上冲回落,让做空者出局,所以,等到阶段D和最后供应点再做空更为安全。通常,在派发区间中的需求虚弱,以至于价格无法再次达到抢购高潮和最早的二次测试的水平。至此情况下,在阶段C对需求的测试将表现为在交易区间内的次级高点的上冲回落。
阶段D:阶段C的测试过后,阶段D展示了最后一波需求。在阶段D,价格向交易区间的支撑区下跌,甚至突破支撑。在(派发后)上冲回落后,跌破支撑,或跌下交易区间的中线,都显示了供应主导市场。在阶段D,经常有多个小幅的上升波段,被标记为最后供应点。这些最后供应点是做空,或在盈利的情况下增加空仓位的良好机会。任何在阶段D 仍然做多的交易都是自找麻烦。
阶段E:阶段E展示了下降趋势的演变过程。股票离开交易区间,供应主导市场。在重要的熊市初显出现,调整区间被跌破之后,市场价格经常会上升到支撑线附近,回踩支撑跌破的位置。这点也是高胜算的做空点。接下来熊市中的上升经常是脆弱无力的。做空者(美股)可以随着股价的下跌移动止损点(来保护利润)。大幅下跌过后,高潮行动可能显示再派发区间或吸筹的开始。
1.3 威科夫技术分析形态定义
对上述吸筹与派发过程的识别需要依赖技术形态的帮助:辅助线与事件形态。
威科夫认为某些具体价位存在集中的需求或者供应,因此需要通过各种辅助线进行标记。主要的辅助线有趋势线和水平线,上行趋势中主要是需求线和超买线,下行趋势中主要是供应线和超卖线,区间交易中主要是各种水平线如支撑线、阻力线、冰线。
图片
威科夫技术分析是持续的市场观察,对每一根K线都要揣摩背后意义。因此其定义了多种事件形态概念,用于标记需求与供应力量的强弱关系演化。我们先将所有的形态概念列示以便后续更好的查阅和理解。其中如SOS、SOW、SOT、OB、OS为一系列形态的统称;PS、PSY、TSO等形态需要后续其他形态的进一步确认,如SC、BC、VDB;其余形态会有相对明确的定义。
图片
02
技术指标的概率云表达
CHAPTER
2.1 辅助线的构建与其他技术分析理论一样,威科夫也有主观与唯心的特点,原著与后续演绎版本对于阶段和事件没有量化的明确定义。威科夫的相关分析(各种后续的他人解读)主要通过直接观察获得,有些情况下较为清晰明确但有些情况下模棱两可有一定事后回看的倾向。因此其形态无法直接定义(并且威科夫也不建议机械的定义),我们要把主观判断过程中的“似然度”(Likelihood)特性考虑到其量化定义中来。类似于量子力学中的“概率云”,电子的位置不是确定的,而是以概率的形式存在。在本报告中我们采用同样的思路,一个形态所反映的真实主力行为是测不准的,而同样以叠加态的形式存在。理论上辅助线和事件形态都可以按照概率构建,但是辅助线核心用于市场状态和背景的判断,因此我们更倾向于规则化一些。对于辅助线而言,我们首先要弄清其背后的核心逻辑。从趋势线的概念来说,它是由趋势中两个相邻的高/低点连线得到的,这里的高/低点是指趋势中波段的端点,因此要定义趋势线首先要定义波段。从水平线的概念来说,它是一个波段遇到停止力量的价位,同样也要先定义波段。因此波段划分是第一步基础。威科夫的波线图需要主观判断,维斯波买盘波卖盘波的划分过于细碎,都不适合量化刻画波段。威科夫在画波线图的时候需要主观感受判断摆动波的方向,无法量化的定义。而维斯波中买盘波卖盘波的划分由于没有滤噪的机制导致实际刻画时过于细碎,太多1-2根短K线的波段,实际运用过程中无法较好把握关键价位特征。图片
MACD是划分波段的有力工具,我们采用MACD柱辅助定义波段。MACD称为异同移动平均线,由快的指数移动平均线(EMA12)减去慢的指数移动平均线(EMA26)得到快线DIF,再用2×(快线DIF-DIF的9日加权移动均线DEA)得到MACD柱。波段的定义规则如下。MACD波段划分:- 起点定义:上一个已确认波段(上涨/下跌)至今的Close最(高/低)点;- 新上涨波段确认:MACD>0 且当前K线的Close为起点以来最高点;- 新下跌波段确认:MACD<0 且当前K线的Close为起点以来最低点;- 波段确认后之前的起点固定为旧波段的终点,最新K线成为起点(浮动)。图片
定义完波段后我们开始定义趋势线和水平线,一般来说趋势线用于趋势,而水平线用于盘整。因此我们对于描述市场背景的趋势与盘整首先给出相关的定义,我们以最近的4个波段端点的高低关系为判断依据,具体规则如下。趋势与盘整定义:- 上涨趋势:最近两顶端点上升,两底端点也上升;- 下跌趋势:最近两顶端点下降,两底端点也下降;- 收缩盘整:最近两顶端点下降,两底端点上升;- 扩张盘整:最近两底端点上升,两顶端点下降。图片
趋势与盘整的定义未必需要最新波段端点的确定,定义判断可随着价格运行持续调整。新波段端点的确定需要下一波段的确认,但下一波段在确认前如果移动中的端点突破关键价位即可直接确认趋势与盘整的变化,不必等到下一波段的确认,未突破前则延续之前的状态。下图为趋势与盘整定义的示意图。图片
趋势与盘整的定义并不是为了直观刻画当下状态,而是为了确定当下需要关注的辅助线类型和思考角度,是一种假设。比如在如下K线图中,当在Up位置确认上涨波段后,K线1、2、3、UP四个端点呈现的仍然是下跌趋势,须按照下跌趋势是否延续或停止的角度来思考未来判断(观察价格运行与下跌供应线、超卖线的关系),实际上在Up至Key中间价格突破下跌趋势线(供应线)的位置可用于判断趋势反转;但当价格运行到Key位置时,K线1、2、3、Key四个端点呈现出了扩张盘整,此时虽然直观上来看应该偏向于进入上涨趋势了,而我们的定义仍为盘整,似乎和直观感受不太匹配。但是思考的角度已经从关注下跌趋势线变为开始关注K线1带来的水平线(冰线)和K线2带来的水平线形成的支撑与阻力了(下跌趋势已停止),可以看到后续价格也是在这两条水平线上来回测试,此时前期的两条下跌趋势线已可擦除。图片
在确定了趋势和盘整后,我们就可以将辅助线添上。通过波段端点特征确认每根K线趋势/盘整状态后,趋势下画趋势线,盘整下画水平线。趋势线刻画:- 需求线:上涨趋势下,最近两已确认底端点的连线及其延伸;- 超买线:上涨趋势下,与需求线平行并经过位于上述两底端点之间的顶端点的线及其延伸;- 供应线:下跌趋势下,最近两已确认顶端点的连线及其延伸;- 超卖线:下跌趋势下,与供应线平行并经过位于上述两顶端点之间的底端点的线及其延伸。图片
水平线刻画:- 最近四个已确认端点以及当下未确认波段的最高/最低点的水平延伸线,同一价位进行合并并且不得为当下收盘价位,因此最多5条;- 在当前价位以下的称之为支撑线,在当前价位以上的称之为阻力线;- 水平线的确认度可由端点以来收盘价格接近线的程度和次数来计算,确认度更高的水平线更为关键(关键支撑与关键阻力),对未来判断越重要:图片
图片
2.2 事件形态的概率云表达
事件形态的跟踪为的是确认市场的吸筹与派发到了什么阶段,未来的走势更偏向于什么特征。从威科夫本身理论来看,各事件形态并没有量化的定义,因此我们采用“似然度”(Likelihood)来量化刻画各事件形态。也就是说在每根K线处我们都需要计算出各个事件形态的“似然度”或者说可能性,由于我们并不可能真实观察到市场中主力的所有行为,因此K线的具体形态为一种“叠加态”,本身无法完全证实和证伪,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称威科夫技术分析为一种“艺术”。
图片
接下来我们给出每个事件形态“似然度”的刻画方式。本报告中我们只是将一些基本的事件形态予以定义,威科夫理论中有许多特殊和细节的处理暂时无法事无巨细的纳入考量。另外威科夫理论中有些事件形态可以由多根连续K线来完成,这种情况我们同样先暂不考虑,多数仅考虑标准的事件形态。
*注:sig(x)为分位数的转换函数sigmoid((x-0.5)*10),主要用于统一量纲。
下跌趋势及转盘整后(判断下跌是否终止及上涨是否到来):- SOT(Down):波段顶端点处,临近三个波段底端点持续下降,但距离缩短,满足条件即100%,否则为0%;- ASY:价格向上突破供应线/阻力线,满足条件即100%,否则为0%;- PS:下跌波段中sig((Close/Low-1-0.02)*10+0.5)*sig(Close/Low分位数(有3根以上K线后))*sig(下跌以来成交量分位数),否则为0%;(实体阳线或者长下影线都算)- SC:下跌波段中sig((-(Close/Open-1)-0.04)*20+0.5) *sig(下跌以来成交量分位数),否则为0%;- AR&ST(Down):若为连续上涨后的连续下跌停止后,sig((累计上涨幅度/累计下跌幅度)/10+0.5)*sig((上涨平均成交量/下跌平均成交量)/5+0.5),否则为0%;- TSO:单K线价格突破所有支撑线且后续K线Close不低于其Low,sig(区间以来成交量分位数),否则为0%;- SPRING:sig(下影线长度/K线其余长度/3)*sig(区间以来成交量分位数)*min(0.01/收盘与最近水平线百分比距离,1)- LPS:连续上涨后连续下跌结束时,sig(下跌低点Close/区间以来最低Close-1)*10+0.5)*sig((上涨平均成交量/下跌平均成交量)/5+0.5),否则为0%;- JOC:突破关键阻力线(确认度前三),sig((Close/Open-1)*10+0.5)*sig(区间成交量分位数),否则为0%;上涨趋势及转盘整后(判断上涨是否终止及下跌是否到来): -SOT(Up):波段顶端点处,临近三个波段顶端点持续上升,但距离缩短,满足条件即100%,否则为0%;- AS:价格向下突破需求线/支撑线,满足条件即100%,否则为0%;- PSY:上涨波段中sig((High/Close-1-0.02)*10+0.5)*sig(High/Close分位数(有3根以上K线后))*sig(上涨以来成交量分位数),否则为0%;(实体阴线或者长上影线都算)- BC:上涨波段中sig(((Close/Open-1)-0.04)*20+0.5) *sig(上涨以来成交量分位数),否则为0%;- AR&ST(Up):若为连续下跌后的连续上涨停止后,sig((累计下跌幅度/累计上涨幅度)/10+0.5)*sig((下跌平均成交量/上涨平均成交量)/5+0.5)- UT:sig(上影线长度/K线其余长度)*sig(区间以来成交量分位数)*min(0.01/收盘与最近水平线百分比距离,1)- LPSY:连续下跌后连续上涨结束时,sig(区间以来最高Close/上涨高点Close-1)*10+0.5)*sig((下跌平均成交量/上涨平均成交量)/5+0.5),否则为0%;- BOI:下跌波段突破上一个底端点,满足条件即100%,否则为0%;强势信号SOS:- 3H:连续3K线之间有更高的High,更高的Low,更高的Close,sig((1-std(3K线的Close/Open-1)*30)*sig(3K线累计绝对涨幅*10),否则为0%;- VDB:阳线下sig(区间K线实体长度分位数)*sig(K线实体/K线总长度/2+0.5)*sig(区间成交量分位数),否则为0%;- OKR(Up):连续2K线阳包阴(高点更高,低点更低),收盘在中部以上,满足条件即100%,否则为0%;弱势信号SOW:- 3L:连续3K线之间有更低的High,更低的Low,更低的Close,sig((1-std(3K线的Close/Open-1)*30)*sig(3K线累计绝对跌幅*10),否则为0%;- VSB:阴线下sig(区间K线实体长度分位数)*sig(K线实体/K线总长度/2+0.5)*sig(区间成交量分位数),否则为0%;- OKR(Down):连续2K线阴包阳(高点更高,低点更低),收盘在中部以下,满足条件即100%,否则为0%;超买OB:- OB(Line):价格向上突破超买线,满足条件即100%,否则为0%;- OB(Up):sig((Close持续抬升数+0.5)/10)* sig(上涨以来成交量分位数)超卖OS:- OS(Line):价格向下突破超卖线,满足条件即100%,否则为0%;- OS(Down):sig((Close持续降低数+0.5)/10)* sig(下跌以来成交量分位数)2.3 事件形态时序关系分析
威科夫理论重点在于逐K持续分析,也就是多个事件形态按顺序发生后所产生的累积效应。因此我们在统计的时候也需要看事件形态的时序关系而不是仅看一个形态后续的走势特征,类似于条件概率的视角。但如果按照“概率云”的形式给每根K线一个“似然度”向量作为其事件形态的话后续的条件概率统计较为困难。因此对于每一根K线,我们取多种可能事件形态中概率最高并且绝对“似然度”在60%以上的定义为其最可能事件形态(概率坍缩),如若没有满足条件的,则认为当下K线没有显著的形态特征,所分析K线为“非关键K线”(NaE)。最后剔除所有非关键K线后,每根K线将得到一个描述其临近过去事件发生线索的事件形态时序关系向量。
图片
通过持续的事件形态分析可以以更高置信度判断趋势。下图为我们采用上一节“似然度”计算规则所自动标注的某段个股行情,背景是盘整下的一波突然上涨,分析的目标是判断其为新趋势的开启还是短期脉冲,是否需要追涨。可以看到自上涨开始超卖OB(line)、初次供应PSY接连出现,并且紧跟了抢购高潮BC、垂直供应柱VSB等形态,都是上涨停止的信号。其中有三高(3H)出现,但其实体部分长度差别较大,非典型的强势信号(SOS)。紧接着再次出现了PSY,说明这波盘整以来的突然上涨不具备延续的特征,不值得追涨。
图片
技术指标的概率云表达赋予威科夫形态识别以严格的量化规则。我们创新的概率云表达考虑到了形态的叠加态特征,能更好的拓展形态识别的可能性与灵活性。其次对概率云进行“坍缩”也能够对每根K线的形态进行唯一确定。在此框架下,威科夫技术分析能够克服主观与唯心的问题,从而真正的具备统计意义以及为人工分析提供有效指导。
03
威科夫技术分析体系量化应用初探
CHAPTER
事件形态时序关系向量刻画了主力的行为线索,我们可以采用规律统计或是数值映射的方式用其进行择时策略构建。规律统计即统计不同的事件形态发生顺序下市场未来的走势特征,找到其中较为显著的事件形态时序关系,从而给出事件性的未来涨跌判断;数值映射指将每个形态按照一定的数值分数进行转化,然后加总后转变为评价因子进而进行择时策略的构建。图片
3.1 数值映射方法数值映射有较多调整空间,我们首先采用最简单的映射方法。我们将每个吸筹指标(下跌趋势及转盘整后)、强势信号(SOS)、超卖(OS)统一映射为1分,派发指标(上涨趋势及转盘整后)、弱势信号(SOW)、超买(OB)统一映射为-1分。分数加权方式采用半衰期为10个交易日的指数加权方式,按照事件形态与最新K线的日度距离进行。最后每根K线都可以得到其过去20个临近事件形态的综合打分,我们称之为Wyckoff Score Original (以下简写为WSO)。
WSO作为选股因子整体效果有限,无论是IC还是十分组单调性。在全A的2010-2022年双周频回测下,WSO的年化IC均值为0.07,ICIR为1.11,并且其第一组表现较弱,从第二组开始才具备单调性。因此其直接选股并不是最佳的使用方式。
图片
不过作为择时工具,WSO在时序上有更佳的效果。我们采用WSO进行个股择时策略构建,在WSO大于0时做多个股,在其小于0时做空个股,同时对全市场所有股票实施策略。在考虑双边0.3%交易费率,并且等权配置所有个股择时多空策略的设置下,2010年-2024年6月可以获得16.78%的年化收益率。
图片
WSO的规则构建过程不存在任何A股数据的使用与拟合,因此上述测试可以都理解为原始因子的完全样本外表现。较好的个股择时效果证明了诞生于100年前的威科夫技术分析的长期生命力。从分年度表现来看,WSO在2010、2015、2016、2019、2022、2024(如果年化)表现都较强,扣费后年化收益都超过20%。并且单股票信号年均切换6.21次,整体择时频率较低。相信在后续改进后将有更好的表现效果。
图片
WSO的择时效果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威科夫理论在主观使用上的可行性。WSO纯粹从技术分析的定义出发,并未对形态的有效性进行过统计验证。因此WSO的有效性论证了威科夫事件形态定义以及持续分析的特点本身已经具有很强的趋势判断能力,即便按照主观方法直接解读识别出的形态也有较强指导意义。
3.2 规律统计方法威科夫理论重视形态发生的顺序以及累积概率,因此可以按照形态序列进行涨跌幅的统计。由于多个形态位的可能性随着数量的增加呈指数级增长,统计上样本数量将急剧下降,因此本报告中我们仅统计至多6个形态位在未来1、3、5、10、20、30交易日的平均收益率、胜率、赔率,找到胜率赔率较高的形态以对未来行情进行判断。我们限定纳入统计的形态至少发生100次以上,统计的区间为2010年-2022年。
从统计结果来看,未来窗口越长胜率分布的越广,证明威科夫技术指标更适合中期而非短期判断。在未来窗口为3日的尺度下,35518个被统计的形态中仅有8.54%的形态胜率达到55%以上,而当未来窗口为30日的尺度下,有19.64%的形态胜率达到55%以上,有8.35%的形态胜率达到60%以上。因此威科夫技术分析的指标并不适用于传统的高频交易,而更适合中长期的判断。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威科夫形态的1日收益率大多胜率小于50%,也就是说形态类的指标由于大量的高频策略的博弈,叠加做空限制下,已基本没有1日收益空间。
图片
形态位的增加使得形态的有效性不断增加,体现了条件概率在技术分析中的重要性。从1个形态位增加到6个形态位,胜率大于55%的形态数量由3个增加到1407个。虽然形态位增加的过程中整体形态数量呈指数上升从而使得有效形态的比例会先升后降,但最高胜率增加明显。当只有1个形态位时,形态的最高胜率仅60%,但当形态位增加到6个时,形态的最高胜率达到了90%。
图片
由于威科夫形态序列对中期判断效果更好,最终在择时时我们既要考虑近期形态序列的影响,也要考虑稍早之前的形态序列的影响,因此依然需要数值映射。具体的,我们在每一形态的每一未来窗口下(1、3、5、10、20、30)都仅考虑胜率在55%以上并且赔率在1.08以上的多空信号,称之为有效信号。每日都按照有效信号的未来窗口给予其信号胜率作为分数(空头信号为负数),因此每天都可以获得一个的多空分数,滚动30天并对齐日期可获得一个的多空分数矩阵,采用半衰期为10个交易日的指数加权方式可以得到一个每日的最终分数,我们称之为Wyckoff Score Selected(以下简写为WSS)。
图片
在WSS大于0时做多,小于0时做空,在考虑双边0.3%交易费率,并且等权配置所有个股择时多空策略的设置下,2010年-2024年6月可以获得25.04%的年化收益率。个股年均信号切换8.90次。
图片
相比WSO而言,WSS的收益更高但每年的最大回撤也更大一些,整体收益与风险都有所放大。表现较好和较差的年份略有不同但基本相似。
图片
04
研究总结
CHAPTER
威科夫技术分析基于主力资金的吸筹与派发行为,通过分析股票供求关系和市场量价表现来判断市场方向。其理论具有跨时代的普适性,但传统方法主观性强,难以直接应用于现代市场。我们提炼出其最重要的四个原则:供求关系原则、因果关系原则、努力与结果原则、右进左出原则,并进行量化重构,以适用当下A股的市场分析。威科夫方法相比其他技术分析流派的最大特点在于:逐根K线的连续分析。其好处在于:发挥条件概率的作用,使得形态的有效性随着形态位的增加获得大幅的提高;同时逐根K线都有信号从而大大增加了统计的样本量,更易获得显著的统计结果。威科夫技术分析主要分为吸筹模型与派发模型,其都具有5个阶段。本报告详细描述了吸筹和派发的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量价行为特征,如吸筹A阶段的初次支撑(PS)、恐慌抛售(SC)、自动反弹(AR)、二次测试(ST)等。这些阶段的识别对于判断市场趋势至关重要。对上述吸筹与派发过程的识别需要依赖技术形态的帮助:辅助线与事件形态。主要的辅助线有趋势线和水平线。事件形态有20多种。本报告后续都进行了一一的量化定义。为了克服威科夫分析的主观与唯心问题,我们采用技术指标的概率云表达进行威科夫量化。通过MACD柱辅助定义波段以及趋势与盘整,我们确定了走势背景,并且量化的在趋势市场中定义了趋势线,在盘整市场中定义了水平线。同时我们采用“似然度”(Likelihood)量化各事件形态,使得每根K线的形态识别为一种“叠加态”,解决了形态识别的主观性和模糊性问题。每根K线的最可能事件形态通过“概率坍缩”确定,非关键K线被剔除,最终形成事件形态时序关系向量。通过统计事件形态的时序关系与未来涨跌概率,可提高趋势判断的置信度。威科夫事件形态时序关系向量可映射为技术打分,从而运用到个股择时中,在A股上具有较好的效果。数值映射方法将每个事件形态映射为分数,通过指数加权方式计算综合得分WSO。WSO作为择时工具表现良好,2010-2024年6月作为纯样本外数据集的年化收益率为16.78%。WSO的择时效果证明了威科夫技术分析的长期生命力。规律统计方法统计不同事件形态序列下的市场未来走势特征,找到显著的形态时序关系,再进行分数的映射得到WSS,相比WSO收益和回撤都有所提高。不论是WSO还是WSS,个股年均择时次数在6-9次之间,整体属于低频的中期择时工具。05
风险提示
CHAPTER
量化择时模型表现依赖于市场环境,如若未来出现历史未见环境,不保证策略效果。
报告信息:
叶尔乐 S0100522110002 yeerle@mszq.com炒股配资理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